团队负责人
曾玉峰,男,38岁,硕士研究生
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拥有13年市场营销经验,2006年-2019年担任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本部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助理。
自2018年开始组建中科聚能项目团队,负责团队整体运营,基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的学习背景和创新基因,努力寻找无线充电产品应用场景,搭建生态体系,和合作伙伴体系。目前与海南高速、山东高速、四川高速达成合作意向,以无人机+无线充电的方式实现全天候无人化巡检;与达闼科技、优必选等机器人制造商合作,开发新一代无线充电机器人;与滴滴合作,利用无线充电技术解决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充电难、换电难的痛点。两年来,依托无线充电技术结合行业痛点,以科技创新带来颠覆性的应用方式。
· 能力与专长
1.丰富的公司组织管理及团队组建经验;
2.极强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
· 主要业绩
1.响应国家号召开拓南美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古巴,巴西等电力设备市场,较早成功将中国制造电力设备打入南美市场。
2.积极与华为,海尔,同方等合作伙伴公司共同开拓海外大项目,包括不限于肯尼亚国家学生电脑项目,委内瑞拉居民身份证项目,委内瑞拉美洲杯体育场项目,阿根廷风力发电项目,墨西哥垃圾发电项目,泰国曼谷公交项目,菲律宾马尼拉BRT项目,巴西,哥伦比亚军需采购项目,巴西教育部智能机器人项目等项目。
3.国内市场参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弱电项目,同时开拓无线充
电产品业务场景,目前已经拓展无线充电产品在电力,广电,铁塔,矿山,校园,景区,水利等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从2006年到2019年在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本部,累计完成几十亿销售额,配合合作伙伴完成过百亿销售业绩。2020年创办南京中科聚能有限公司,再出发,以建成以科技为主导,市场为基础的上市科技公司为目标。
· 主要荣誉
2010年北京邮电大学创业大赛第一名。
2011年中国普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本部业务拓展奖。
2012年中国普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本部最佳拓展奖。
2015年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生产技能标兵。
2020年被聘为北京邮电大学MBA校友会理事。
团队重要成员
团队内部管理机构精简,职能清晰,分工明确,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协作,通过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和功能,使整个团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大程度的减少内外部的交易和制度费用,提高效率。团队由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具备综合执行能力的成员组成,在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团队成员情况如下:
团队成员–2:王军华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电子与电机系主任,合肥市武汉大学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2008年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1年1月,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 学习。2011年11月,加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9月加入美国能源部 GATE 中心担任研究员职务,同年12月起担任DTE电力电子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10月受邀担任克莱斯勒集团公司研究顾问。2013年加入武汉大学,聘任为教授。
获奖与荣誉:湖北省楚天学者(楚天特聘教授),获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2015年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输电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与装置专委会委员,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等国际学术期刊论文评审专家,历次InterMag、CompuMag、CEFC、MMM、MT等国际会议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与成果:主要从事配网智能在线监测、新能源储能、无线电能传输、电力新材料等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43篇(ESI高被引2篇,一区论文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承担和参与完成美国NIH、美国能源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美国克莱斯勒集团公司、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教育部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在研项目20余项,近五年到帐总经费3000余万元。
团队成员–3:蔡昌松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助理研究员、博士后(重点资助),湖北省楚天学者,“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武汉大学学术之星”等荣誉奖励获得者,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2015-2020年在武汉大学硕博连读,获电气工程硕、博士学位,2019-2020年国家公派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而后留校至今。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IEEE PELS中国区分布式储能与微网技术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IET Power Electronics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评审专家,多个业内顶级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评审专家。
长期从事高效能量转换与新型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和系列企业合作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佐治亚理工联合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结题获评优秀)等多个与本项目相关的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源期刊论文13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已成果转化3项)。研究成果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特等奖、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十大人气产品奖、全球顶级SCI期刊IEEE TPEL最佳论文一等奖,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2次。指导和带领团队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国家级科研竞赛全国一等奖6项,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区新能源团队组第一名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20余项。
团队成员–4:涂鹏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自动化专业,有十余年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经验,在新能源发电、储能、微电网、余压余热回收、冷热电三联供等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工作期间,多次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和国家新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并作为专家参与北京市节能政策的调研、起草。
工作期间负责光伏并网电站、储能电站项目开发、评估,开发建设杭州4MW金太阳项目、山东常林集团12MW、高沙窝20MW、太阳山50MW等光伏电站项目;参与国家电网张北风光储示范项目;参与《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和设备研发,该项目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联合中海油开展压力能综合利用系统的研究应用,申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
团队成员–5:夏楠
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在为企业IPO全过程提供辅导服务、投资机构尽职调查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内部控制咨询、买方财务顾问、卖方财务顾问、融资财务顾问等领域有着近15年的工作经验。
曾为中影股份、人民出版社、北汽控等公司增资扩股、年度审计、IPO提供服务;曾为A股上市公司燕京啤酒、双鹤药业、福田汽车、华北高速等提供年度审计服务;曾组织并负责鹏博士股份财务顾问项目,主导为公司成功发行海外债5亿美金、定向增发40亿人民币(成功取得监管行业批文)、发行中票20亿人民币(成功取得监管行业批文)、发行小公募20亿人民币(成功取得监管行业批文),主导成立产业基金并成功投资晶晨半导体(投资额3200万美金,第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并投资海外多个数据、媒体、内容及电信行业公司。
团队成员–6:王小波
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具有13年供应链管理与3年市场运营经验,有深厚的电子行业、机器人行业的人脉和市场资源。
任职比亚迪物料经理期间,负责客户报价以及成本评估、元器件选型以及供应商管理、元器件交货风险评估、高风险元器件寻找备选供应商、模具供应商评估、模具费控制、量产前的成本控制及降价、物料交货异常处理。
任职小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资源开发工程师期间,负责手机射频类、包材、手机配件等元器件。负责根据行业动态制定供应链管理政策;不定期进行行业分析,并组织会议讨论对策;审核、沟通、签署供应商协议;根据市场与行业行情,定期与不定期的议价;管控元器件采购与拉入的节奏;负责项目选型。
任职北京原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高级总监期间,负责市场开拓并拿下了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结合市场状况,提出新产品定义与设计方向;负责供应链管理;负责项目进度管理。
团队成员–7:孙强
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软件工程系计算机应用专业,高级软件工程师,软件产品经理,高级系统架构师。具有近20年的软件开发经验,近15年物联网系统集成经验,近10年的大数据平台开发设计经验。擅长处理高并发及海量数据处理系统架构的设计与性能优化,擅长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开发、设计、系统集成及平台运维,熟悉众多物联网终端及通讯协议,擅长处理跨平台数据交互。具备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相关分析实践及平台运维能力,具备带领技术团队协作开发的能力。
先后参与设计开发常州现代工程机械、中联、徐工、上汽、潍柴等多个大数据车联网平台、机床、雷达、雷电观测等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带领团队设计开发的平台软件于2020年8月获得全国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曾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团队成员–8:余泽斌
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精通Linux、Nginx、MySQL和Python体系,超过10年的Python开发与系统架构经验,在高并发、高负载与分布式应用开发、以及Linux系统安全等方面有多年经验。超过15年的专业程序员经验,超过10年的R&D研发管理经验。
任职北京东方嘉禾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VOD 视频点播、DOOH 互动广告)技术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期间,搭建了全球高速网络传输平台,研发多款移动端、TV端产品上线运行,申请两个专利。
任职广东雨林风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移动广告平台、网址导航)技术总监期间,完成移动广告平台整个体系搭建,完成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
团队成员–9:范仁军
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程硕士,软件著作权2份、发明专利1份、实用新型5份与外观设计专利2份。超过20年的开发平台经验,超过15年的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经验。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认证专家、信息安全渗透测试工程师、全国电子信息设备运维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网络高级工程师、设备管理高级工程师等,2007年负责江苏车联网平台研发与运营(社会车辆、工程机械)、2009年主创的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系统荣获工信部金球奖,2017年参与组建江苏梯卫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传感物联、工业自动化、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领域都有长期的积累,由其带队开发的梯互联—互联网+电梯安全服务平台入选南京江北新区2019年度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2020年带队研发的设备管理共享平台获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